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决定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 一、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重要意义 “211工程”经过十年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展示了其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1工程”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211工程”学校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大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项目,针对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211工程”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经过十年建设,“211工程”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构筑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吸引和汇聚优秀人才,稳定和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建成了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育人能力大幅提升,“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80%的博士生培养任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拓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改革和创新,有力地推进了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以重点建设带动整体水平提高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211工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优质品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和“211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是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挑战,继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重点突破为目标,坚持国家战略优先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提升学科水平与增强服务能力相结合,坚持重点建设与带动整体发展相结合,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二)继续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三)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充分发挥“211工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整合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进一步提高“211工程”的建设效益。 (五)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人才创造性发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营造优秀人才和重大成果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 (六)注重与国家其他重大计划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三、“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大学科结构调整、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优化重点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布局,使更多的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使“211工程”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部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部分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 (二)主要任务 1.重点学科建设 统筹规划、重点建设1000个左右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一批处于国际学科前沿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等基础学科和社会公益性学科;一批国家发展战略急需的农业、先进制造、交通运输、信息与现代服务、能源开发与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和工程学科;一批重点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交叉学科;一批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能够回答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经济、政法、人文、社会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2.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紧密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以学科为基点构筑汇聚和培养人才的高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和管理队伍。 大力引进海外优秀拔尖人才,重点支持高校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年富力强的战略科学家和杰出人才。鼓励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合作研究,促进高校教师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改革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平台建设,支持优秀的在学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到国外一流学科进行访学,拓宽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 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整合力度,全面统筹和规划建设方案,促进项目集成式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传输网络和网格技术,实现图书文献、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容量,提高高速接入能力,建设可靠的安全监测和身份认证系统,加强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共享网上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加强引进数据库、中英文全文数字资源和文献报导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的文献获取系统和资源存档与容灾系统,加快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扩大入网设备数量,推进重点学科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 ——结合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11工程”学校相应安排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211工程”三期建设资金安排 (一)“211工程”三期建设的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中央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各安排50亿元。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高等学校相应增加投入,负责落实各自应承担的资金。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二)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和“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具体任务统筹安排。 (三)鼓励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增加投入,在现有“211工程”学校内统筹安排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实施与管理 (一)“211工程”三期建设从2007年至2011年实施。 (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编制“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三部委根据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按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公共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内容,分别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的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形成“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根据各自职责及分工,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及项目建设程序的规定,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及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211工程”建设项目分别进行审批。并对各自所安排资金的具体项目和用向进行审核后,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下达。 (四)“211工程”建设项目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落实项目法人组织和代表及其承担的责任,切实抓好所属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 (五)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稽查和审计,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适时对项目进展和完成情况组织检查和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