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涵式发展统领学术理念 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撑 ——打造中国特色学术体系
(记者 黄楠)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代表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研究任务郑重交给我校。三年来,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学术责任意识,举全校之力,并团结中国法学界的力量,统筹推进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课题,交出了一份“中央满意,学界认可”的合格答卷。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在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课题的牵引下,成绩斐然。为满足课题攻关要求,学校改革了科研管理机制、优化了科研机构设置、积累了组织校内外专家大规模协同攻关的经验,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跨越式发展,科研标志性成果影响力不断增强,重大重点课题立项数迭创新高,巩固并彰显了我校一流法学学科的领先地位。在2019年软科中国发布的全国法学学科排名位列第一。在法学学科的强劲带动下,我校其他学科的科研实力也得到快速发展,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课题 交上合格答卷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我校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的任务郑重交给我校。我校举全校之力,积极整合全国顶尖研究力量,加强协同创新能力,打造了三大研究团队——理论报告组团队、核心写作班子团队、10大子课题研究团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专题研究报告、专题专著等最终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 学术精品频出
2017年7月,我校终身教授张晋藩历经34年的艰苦努力,主持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出版发行。丛书汇聚了全国数十位优秀法律史、民族史专家的心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宝库,对抢救及保护少数民族法律文化遗产,繁荣民族法学,进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填补了相应领域的空白。
“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强基础研究,把原始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投入大量资源鼓励创造性工作。通过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课题研究任务,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学术经典。
五年来,我校共出版著作1124部,其中出版学术专著425部,发表论文5909篇,其中CSSCI论文2555篇,相比2011-2015年有明显增长。国际发表能力也显著提升,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26篇。
同时,我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数量大幅增长,科研实力获得高度认可。截至2020年8月,我校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7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张晋藩教授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和蔡拓教授的《全球学导论》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14项;此外,还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6项。
——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学术
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表示,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0年6月19日,中文学术季刊《人权研究》 正式出版创刊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支持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智慧与理念的传播。《人权研究》的创刊标志着中国人权研究领域拥有了全新的学术研究平台,是中国人权研究领域同仁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国政法大学及其人权研究院长期奋斗的结果。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引领着学术研究的方向。我校目前拥有《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等中文学术期刊,以及《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The Chinese Journal of Global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English》3种外文学术期刊,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政法论坛》在入选教育部社科期刊“名刊工程”,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项经费资助之后,于2019年再次获评“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刊”称号。此外,省部级成果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审机制不断完善,品牌效应逐步扩大。2016年和2018年,举行了两届评奖活动,共评选出获奖成果90项,促进了优秀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动了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有效整合资源 提升智库成果供需对接合作效益
2019年9月1日,我校成为最高检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12月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与我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中国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基地”;2020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我校合作共建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9月28日,司法部与我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五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学校。不断深化与有关国家机关的密切合作,巩固深化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党委书记胡明表示。
“十三五”期间,我校充分利用法学优势资源,整合多学科的研究特色,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助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新型科研机构总数达到了13个;与有关国家机关合作,共建了6个高层次研究基地;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增我校为立法联系点,这也是高校中唯一的立法联系点。这些新型研究机构和高层次研究基地在吸纳社会资源、凝聚校内科研人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眸“十三五”,我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推出一批具有前沿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的核心,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径,在继续加强前沿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更加主动的在国家战略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布局,以一流的学术成果,奠定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