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点
200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信息统计管理办法(试行)》颁行之后,我处制定了综合统计工作流程、专项统计工作流程、上报数据审核备案流程、统计数据使用申请工作流程等等,这些措施不仅使我校信息统计工作有章可循,而且保障了信息统计数字的准确和及时,我处的工作有了用数字说话的可能,我校信息统计工作无疑也应由“统计”上升到“分析”。
基于以上工作基础和思路,我处以《2007-2008学年初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自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十一五”规划和2022年远景规划纲要》中的数字为依据,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进行测算,基于预警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2007年,我校办学成就令人瞩目,发展势头处于历史的最好阶段,可谓“盛世”。但不应忽视的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教师队伍、学科等要素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如何处理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为确保我校办学质量可持续地提升,需要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科的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师资队伍的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学生规模与师资需求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我校办学现状和未来走势的分析,我处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预警性质的统计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我校生师比压力较大;
(二)应当高度重视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师资资源配置,并适度向非法学学科倾斜;
(三)在增加硕士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注意改善生师比,并加强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的培养;
(四)改革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体制和模式;
(五)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六)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七)加强规划和统计工作,对办学条件建设进行预警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