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简报第1期


“211 工 程”与 学 科 建 设

简 报

第  1  期

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2006年2月

――――――――――――――――――――――――――――――――――――――――――――

目   录

我校正式启动2005年“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凝练学科方向   明确建设目标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开展学科建设检查评估工作

附一:“211工程”简介

附二:  我校目前已设学位点(截至2006年2月)

我校正式启动2005年“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2005年9月8 日,我校校长徐显明教授和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参加了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211工程”建设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会。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卫教授主持,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吴启迪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宣布我校等12所高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被纳入到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重点大学序列。

进入“211工程”,是我校师生通过近十年持续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我校事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也为我校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实现把我校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经2005年9月20日第15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2005年9月23日第16次党委常委会议批准,决定成立校“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徐显明校长、石亚军书记担任组长,朱勇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解战原副校长、张桂林副校长、张保生副校长、张柳华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常委会批准,决定成立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我校“211工程”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根据教育部关于“211工程”建设要求和我校的整体部署,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着手布置、制订我校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确定了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方案: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转型期中国法制环境的完善;2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方案:图书文献信息资料源的建设、法学教育科研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9月27日,以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为组长的专家论证组,对我校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展开论证、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0月16日,教育部复函,通过了对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及资金使用预算的审核。

11月11日上午,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召开2005年 “211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会议,布置2005年“211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的有关工作。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及研究生院、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朱勇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对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朱勇副校长强调,第一,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要纳入到学校整体事业发展、学科建设规划中,通过“211工程”项目建设,真正起到推进学科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作用。第二,要充分发挥我校强势学科的作用,通过“211工程”项目建设,创造学术精品,推出标志性、经典性学术成果。第三,项目建设与检查、监督,项目经费使用与审批,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211工程”建设的规定。朱勇副校长还要求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财务处、资产处等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监督与管理。

会上,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曙光向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传达了《教育部关于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批复》及我校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对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前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

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我校一批新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经审核获得通过。其中包括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0个。

至此,我校学位点设置,已涉及7大学科门类,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学科门类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

另外,2005年底,我校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报备案,在法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增设了3个学科、专业,分别是人权法学、证据法学、法律语言学。

目前,我校共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45个(包括2个专业学位),实现了我校学科发展的跨越式新突破。

凝练学科方向   明确建设目标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开展学科建设检查评估工作

根据学校工作部署,从2005年12月中旬开始,校“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校内学科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正式展开。本次学科建设检查评估的目的在于总结多年来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了解和掌握我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分析制约学科建设的因素,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改进学科建设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今后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从而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本次学科建设检查评估的范围为全校所有学科。计划在2006年1月之前完成对于政治学一级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学理论二级学科进行检查评估。

一、政治学

2005年12月15日,“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曙光教授对政治学作为被评估检查的第一个学科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对政治学学科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具体措施和步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拓教授根据“学科建设检查评估方案”,从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图书资料与实验室建设、重大学术活动、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校政治学学科的现状。蔡拓教授还就政治学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定位、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同时,蔡托院长还就政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遇到的困难、希望学校协助协调、解决的问题,系统作了说明。副院长杨阳教授、林存光教授分别从学科建设目标、推进政治学学科发展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作补充说明。

人事处处长高浣月教授、科研处处长崔永东教授分别从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学术立项等方面对政治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要求。

朱勇副校长就对于政治学学科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进行了小结。他说,政治学学科建设近年取得较好成绩,但我们的优势仍不明显。第一,具有首位优势的学科方向尚不具备。第二,重大学术活动缺乏,使得我校政治学的学科知名度不足,已与我校政治学学科已具备的实际水平不相符。朱勇副校长提出,政治学学科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并在建设优势学科方向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得学院内部的普遍共识;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活动,将日常学科建设与“211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借助“211”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自己的学科力量,实现学校要求的既定目标。

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2005年12月28日,“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于民商法学院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法学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民商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代表民商法学院就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学科方向、学术队伍、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学术会议、资料和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王卫国教授提出,我校民商法学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民商法学院有信心在已有的基础上,加速发展。民商法学院已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力争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民法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强副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李东方副教授分别对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的优势与不足、特色与前景进行了补充说明。

人事处处长高浣月教授从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作用等方面,对于民商法学院学科建设提出要求。“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李曙光教授则从发挥学科优势、争创学科第一方面,提出具体设想。

针对民商法学院关于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近期建设目标,朱勇副校长提出,我校民商法学科基础扎实,实力雄厚,无论是在学科方向,还是在队伍构成、学术成果、学术活动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均处于领先地位。现在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创造机会,选择新的学术创新点;在学科全面发展基础上,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通过新的学术兴奋点,真正建立学术优势。经济法学科也要抓住有利时机,结合211工程建设,重塑辉煌。

三、法学理论

2006年1月9日,“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于法学理论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首先全面介绍了法学院在法学理论学科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近期规划。马院长说,法学理论学科在学科方向上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学术力量来说,后续梯队喜忧参半,教授人数偏少,因此,需要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速度。同时,法理学主持开展的学术活动偏少,影响我校法理学在学术界的影响;另外,我校法理学学术成果不乏精品,但数量较少。副院长张中秋教授说,法学理论学科有基础、有实力,但应该加强法学基础理论、西方法律思想等方向的研究力度,力求更加全面。舒国滢教授、郑永流教授从学科发展方向、师资队伍构成、学术活动的开展、成果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两位教授重点从每一个方向的人员构成、学术研究侧重点、实现近期发展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分析意见和建议。

人事处处长高浣月教授和“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曙光教授分别就法学理论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朱勇副校长提出,我校法学理论学科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建立法学理论的强势学科,既是法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法科强校的需要。法学理论学科要特别注意积极组织、开展标志性学术活动,展示自身实力,扩大学术影响。同时,法学理论学科还要注意充分整合全校相关资源,既包括比较法、人权法等新学科的力量,也包括从事部门法哲理化研究的力量和资源,处理好与相关学科共同发展的关系。

“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利同志,科研处副处长王日春同志、人事处副处长王芳同志参加了学科建设检查与评估工作。

附一:“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

   建设目的  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设内容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建设方式  原则上将主要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在拟确定的重点建设大学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学中进行,以体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效益。

  建设资金  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  国务院成立了“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211工程”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211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

附二:  我校目前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截至2006年2月)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硕士

博士

哲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逻辑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史

世界经济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

军事法学

比较法学

法律与经济学

人权法学

证据法学

法律语言学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外交学

社会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中国近现代史

管理学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总计

45

18

注:截至2006年2月,我校共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带○号者);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带△号者);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包括2个专业学位)。